首页 > 通信 > 正文

乡村振兴启示教育新使命

2018-08-06 16:37:49来源:浙江时报网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发布,提出了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措施和实施途径。目前农村人才的匮乏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发布,提出了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措施和实施途径。目前农村人才的匮乏,是一个实际且严峻的问题,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阻点和难点。这就给我国教育界尤其是涉农教育提出了一个急需关注和破解的现实问题。

乡村振兴是一个农村全面发展的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不仅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农村人才队伍,而且要建成相应的农村人才结构配置,以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各方面要求。

乡村振兴计划需要各类农村人才,包括实用型人才、专业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组织型人才和综合型人才。但是,我国农村不仅严重缺乏专业型人才,尤其缺乏建设规划、环境保护、历史文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中高级专业人员,而且实用型人才大多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域,主要集中在种植、养殖等生产领域,技能推广、市场营销等人才不足。另外,创新型、组织型和综合型人才更是缺乏。可以说,我国农村人才结构不合理、不均衡分布情况,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也与乡村振兴的目标和要求存在着相当大差距。

从农村人才培养来看,许多方面亟待改进和完善。首先,我国地方院校尤其是应用型大学,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社会实践等方面,与乡村振兴目标和农村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一些地方大学的校长、院长和系主任,并不真正关注“三农”工作,不少教师并不真正了解农村和农业,他们更多关心的是学校能否进入更高层次教学评估,学院是否能够获得研究生学位授予权。这种指导思想必然与实施乡村振兴的需要不一致。有些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较为陈旧,未能将我国农村社会的新变化、新发展、新需求和新知识编入教材。一些教师习惯于学院式教学,不能够将生产实践内容及时编入教材,也不愿意在课堂中补充现实内容,习惯于多年使用一本教材、一套教案。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院校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尤其是脱离农村和农业发展现实。

而地方中等教育尤其是县城高中,主要是传授文化知识、准备高考升学,缺乏普及性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知识课程。实际上,县一级高中学校,除一部分高中生进入高等院校深造外,大部分高中毕业生将返回乡村,由于没有掌握实用性农业技术和经营技能,他们难以在返乡后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许多农村中学毕业生外出务工的原因之一。

同时,县域的职业培训学校不少是民营机构,不仅师资力量薄弱,而且涉农职业培训实际效果较差。同时,县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缺乏统筹考虑涉农职业教育培训,尚未形成涉农教育培训与人才使用紧密结合的联动机制,这使得县域涉农职业教育和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就得破解农村人才缺乏的难题。一方面要通过引进人才的途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政策,形成外来人才支持乡村振兴;另一方面,要编制本地区农村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包括地方院校、职业教育、专业培训、职业培训等,壮大农村人才队伍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根据教育部深化产教融合的要求,地方大学特别是应用型大学应加快改革步伐,增强师生为“三农”服务意识,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拓展开门办学理念,增加农业生产和经济类实用型课程,增加实验教学环节,加强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就业能力。有条件的院校应与社会力量联合,举办有关应用型分校,主动适应和支持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地方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要适应形势发展,增设实用性农业技术和农业经济课程,以及适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其他课程,包括农村工业、文化、社会、建筑、规划、法律、旅游等方面,为乡村振兴培养农村青年人才队伍。

按照各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地方政府应制定有针对性、专业性和实效性的涉农培训计划。加强对农村人才培训的统筹管理,整合使用来自中组部、扶贫办、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的有关培训资金,提高职业教育和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对民间人才机构和培训学校的整合调整;发挥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重点大学和优质职业院校的骨干带头作用,引入优质教师资源充实地方培训力量;调动地方院校的积极性,根据县、乡(镇)、村的实际需要,实施智力扶贫援助计划,对农村地区进行对口培训,增强农村人才队伍。

发挥地方人才资源,更多为“三农”服务。在农村人才缺乏的同时,县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可能存在服务不足的问题。与“三农”关系密切的单位应增强服务意识,县直机关包括农业局、科技局、教育局、规划局、环保局、卫生局等部门,要更多地为农村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应考虑大力恢复或重建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委、农工部应组织农民学习农产品市场信息分析技术;县级职教中心应组织人员,定期下乡为农民服务。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浙江时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